搖醒基隆教育的一小步 

根據《親子天下》的「2014 縣市教育力大調查」結果,依傍雙北的基隆,在各項教育評比中均近乎墊底

「調查」必有誤差,基隆市的教育實況不盡然如調查結果的悲觀(註 1),不過,從制度到實踐,基隆市的教育的確大有革新進步的空間。

新任市長上任 20 天後,在「基隆市教育關懷協會」前輩的積極安排下,我們終於獲邀進入市長室,一同以「活化文化氛圍」、「活化教育」、「活化學校」三個面向,向林右昌市長提出 11 項有關教育、文化的殷切建議,希望搖醒這個沉睡多年的城市,幫助她重新起身、矗立。

這些建議均源自我們的親身經驗,但是「圖利」的是基隆市民而無涉私利,皆可公開議論:

  • 各行政區圖書館延長開放時間;
  • 適度開放學校圖書館;
  • 開放各里里民中心;
  • 西岸二、三號碼頭古蹟倉庫轉型運用;
  • 興辦理念國中、小(註 2);
  • 學校資源整併(海洋大學、海事專科的接軌);
  • 獎助績優學生就讀公立高中;
  • 堅守十二年國教精神及基隆市主張;
  • 以實地觀摩取代例行性文書評鑑;
  • 鼓勵公開觀課;
  • 推動無分數考卷。

林右昌市長認真聆聽協會前輩謝國清(全家盟前理事長)的說明、抄寫筆記,也分享了他的深入發現:基隆市教育資源有兩項問題:一是資源極為有限,二是資源分配不當。

據林市長所述,基隆市年度總預算僅 172 億元,其中 60% 撥給教育(超過總預算 1/3),但是編列預算時卻優先將 79% 編給人事費用及退撫基金,剩下的 13% 才歸給經常門,8% 歸給資本門預算。

教育主體應該是學生、老師,預算應該先用於教學所需,顯然地,基隆以往的教育預算違反了這項精神,致使無法滿足教育現場的基本需求,常使人感覺「連教育都窮」的境況。

除了要改變教育資源的分配,林市長也具體回應了我們帶去的 11 條「見面禮」。他表示有些可以立即實現(例:延長圖書館開放時間)、有些需要時間、空間去促成(例:基隆港西岸二、三號碼頭倉庫的活化),有些則需要更宏觀地去改變。

以「興辦理念國中、小」為例,林市長的夢想涵蓋了都市改造、產業發展、社區連結等宏觀建設,不只興學。他也邀請協會多多協助,一起研議更好的地點、更合適的社區,以真正形成基隆社區發展的典範。

我們相當認同林市長的觀點,聽聞這番契合的理想,我的心裡已經熱血澎湃。現在看來,想要翻轉基隆的教育,應該找不到「不可能」的說法了~

接下來,我們得開始讓更多人看見這些議題,一起貢獻想法、力量,協助林市長來改變基隆市的教育、文化,搖醒這座有人文歷史、有海洋內蘊的城市,走出依傍雙北的格局,讓這裡的每個孩子都驕傲~ ^^

註 1:2014 年基隆市僅存 2 間中型規模的書局,基隆市民為數不少的購書行為是發生在台北市;又 2A 姊妹最常去的圖書館不在基隆,而是鄰近且視野甚佳的新北市萬里圖書館。以「每人每年平均購書金額」、「辦理借書證」等指標來看,基隆國中、小學生的「閱讀力」確有低估之嫌

註 2:自從 2A 姊妹就讀小學,我們就成了基隆市的「市內移民」- 每天從基隆港西岸載送 2A 姐妹往返東岸的深美國小。所幸,基隆市不算太大,而且,2A 姐妹非常喜歡這所學校、喜愛上學,我們也因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而備感幸運。

甚至,Alice 高年級時曾經問我:「爸爸,為何只有『深美國小』,沒有『深美國中』?」。此後,「有著國小般快樂學習氣氛的國中」成為我的夢想之一。後來發現:這個想法也是基隆眾多家長的期待。

於是,促成理念學校,為教育注入另一種可能與活力,提供孩子新的受教選擇,也納入了我們「搖醒基隆教育」的企圖裡。

我有話想說....